近日,洛阳师范学院与我市一家大鲵养殖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签约,将助推养鲵产业实现从单一养殖到深加工的升级。其实,我市产学研融合起步较早,在高效特色农业领域呈活跃态势,但近年其瓶颈日益显现。那么,如何扬长避短、多方合力,让更多洛阳特色农产品提升品质?
>案 例
大鲵“游”出产学研融合路子
大鲵,许多人都知道它的俗名叫“娃娃鱼”,养殖这种被喻为“与恐龙同时期的活化石”的珍贵动物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吗?如果专家告诉您,从大鲵皮肤及肌肉中可以提取多种胶原蛋白、生物活性肽等功能成分,从而可以研发出新型护肤产品及保健品,您相信吗?
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人韩太国介绍,近年,我市依托丰富的冷水资源,在南部山区发展冷水鱼特色水产业,其中,大鲵在冷水鱼特色水产业中占据重要席位,目前我市人工养殖大鲵总数近25万尾,养殖企业及合作社共98家。但养鲵产业的发展,大多停留在餐饮等初加工方面,导致该产业经济利润有限,市场有一定局限性。这是大鲵养殖企业及水产管理部门面临的共同难题。
近日,洛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与洛阳华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“大鲵繁育及开发利用研究”项目合作签约,这一合作或将解决这一难题:今后,双方将在大鲵养殖及其附加产品的研究、开发、利用等方面深入合作。此举将改变目前该产业仅限于单一养殖及初加工的现状,拉长该产业链,将更多的大鲵产品推向市场。届时,您就能用上大鲵化妆品了。
>现 状
高效特色农业成产学研融合新“主角”
其实,我市的产学研合作起步较早。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20世纪50年代,随着一拖、洛轴、洛耐等大厂的建立,相关的研究院所应运而生。我市特有的产业格局,决定了工业、装备制造业是产学研合作发展中的传统“主角”。
对于传统“主角”来说,将国内顶尖的研究技术引进到我市,促进我市相关产业的发展一直是工作重点。如2014年,引进中国科学院强大科研力量,在我市建立计算机及自动化分所,支持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发展。
此外,近年高效特色农业成为产学研融合的新“主角”。例如,河南科技大学与神州牡丹园合作牡丹鲜切花技术,使牡丹鲜切花飘香海内外,更成为北京奥运会、APEC会议等重大场合的礼仪用花;洛阳师范学院与我市牡丹观赏园合作牡丹花色调控、肥料、纳米保鲜技术等项目,延长了花期,丰富了花色;洛阳师范学院还与其他企业合作,充分将我市周边荒山丘陵利用起来,种植鲜食红枣,形成品牌,提升价值……
>共 赢
科研成果得转化,农产品品质得提升
农业走上产学研整合的新路子,带来的新气象也是有目共睹的。
新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伊川县江左镇承包土地种西瓜,每公斤采摘价4元,但无人问津。与河南科技大学、中国农科院、中国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后,引进高校先进研究成果,大大提升了西瓜的品质。如今,每公斤售价20元,还供不应求。
从每公斤4元没人买,到每公斤20元不够卖。一个西瓜“尝”到了产学研合作的甜头。市科技局副调研员吴育谦说,由此可见,产学研合作有诸多好处。
-一是提升产品品质。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得到转化,先进科学技术有利于提升产品的品质,从而提高经济价值。
-二是降低人工成本。通过先进技术应用,实现自动监控。
-三是研发适合市场的产品。产学研合作有利于企业及高校等研究机构面向市场,研发、生产市场所需产品。
-四是学校与企业资源及信息共享,实现共赢。在产学研相结合的过程中,企业一方面可为高校提供实验平台、实验基地,为研究提供便利;另一方面也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,有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。
-五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高校研究经费问题。
>瓶 颈
资金来源受限,信息沟通不畅
虽然高效特色农业领域产学研合作的优势越发凸显,但在产学研合作中一些瓶颈也日益显现。
洛阳师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杨学义说,高校等研究机构的考核机制不统一,目前高校科研人才普遍有着自身“评职称”等任务,其考核标准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发表论文的数量及质量、获得的科技成果奖励等,而技术推广、成果转化的绩效评价很难体现。
吴育谦认为,目前一些涉农企业有进行产学研合作的意向,但在技术、设施等方面的投入较大,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。加之涉农企业贷款难度较大,使企业的资金来源受限。
“信息沟通不畅成为企业和高校共同面临的困难。”吴育谦说,一方面大部分企业只能从互联网上查阅相关信息,信息量大而杂,很难查询到有价值的信息;另一方面,高校研究人员拿着现成的研究成果,却找不到合作企业,成果及理念难转化成产品,这就造成产学研合作的尴尬。
>建 议
搭建信息平台,实现更多“配对”
相关专家表示,为了让更多洛阳特色农产品上档次,让产学研合作得到更好的发展,需要多方合力。
-一是涉农企业要转变思想、掌握政策。虽然引进先进技术需较多资金,但这种投资属于“一次性投入,长期受益”。如今,草莓、西瓜等水果作物的收益非常可观。同时让更多涉农企业及农户了解,国家及我市支持产学研合作发展、特色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。
-二是搭建好信息平台。相关部门搭建好一个信息交流平台至关重要,一方面要了解农户、涉农企业的困扰及技术需求;另一方面从高校获取更多最新技术信息,将双方的需求“配对”。另外,相关部门要组织研究专家、技术人员前往企业,为农户解疑释惑。
-三是机制保障和政策扶持。针对本地特色产业产学研合作,业内专家建议出台专项资金扶持政策,让更多洛阳特色产品走出去。(记者 赵佳)